当我们变成企鹅后,期望获得的是什么
Viewed: loading...
6 minutes to read
可爱的企鹅和小狗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变成南极洲的一只企鹅了 我找到一个摄像头 可以和你说几句话 企鹅不知道什么是工作 企鹅也没有对未来的烦恼 因为南极洲是纯白的 广阔的 企鹅可以去附近的海域吃点磷虾和鱼 企鹅想要自由自在的游泳 无忧无虑的嬉戏 希望你也能够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
最近刷到小红书上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把自己意外变企鹅,变小狗的故事,发给家长朋友,看看会得到什么回答,刷到了不少温馨诙谐幽默的回答,让人无奈,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热泪盈眶
阔绰型
省流型
AI 型
共情型
走心型
不走寻常路型
现代版的变形记
- 上学时读变形记:哦嚯一觉起来发现自己变甲虫了,有点意思,主角也是很努力,这样了想尽办法上班,真有责任心
- 今天读变形记:卡夫卡好惨,格里高尔(变形记男主)好惨,看得人泪目
现代版的变形记,突然在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的都是让人捧腹大笑的回复,但非常真实的是,变形记是一部悲剧,也如这场大规模的 cos 实验背后的真相,大部分人压根没想过甚至不想把这段内容发给自己的爸妈,因为他们变的不一定是可爱的企鹅和小狗,也可能是不被人喜欢的,毫无作用的甲虫…
早上练习网球机,旁边一条道的五岁小孩,从我开始到离开,被爸妈从头到尾训了一个小时,仿佛是网球世界冠军生下了个不会打球的小孩一样,简直可以作为教育类书目的经典案例:生气的大人和迷茫的小孩,如果小孩变成了甲虫,可能变形体验不会比格里高尔好多少
无独有偶,昨天又翻到一篇卡夫卡的变形记的知乎答案,好像突然读懂了卡夫卡;也才发现,中学读的开头那一段,是最不扎心的,越往后读,越让人难受..
到底是什么,让主角变成了甲虫,格里高尔的悲剧,需要什么来作为解药
我们期望获得的是什么
变形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悲剧男主的得偿所愿
❗剧透预警,还没完整看过《变形记》的朋友慎读❗
共情:倾听你的内心
格里高尔本想详细地回答并说明一切,但在这种情况下只得简略说声:“是,是,谢谢妈,我就要起床了。”隔着那扇木门,从外面大概听不出格里高尔声音的改变
不敢呼救的格里高尔,怕的是给根本理解不了自己苦楚的对方,递刀子
隔着那扇木门,从外面大概听不出格里高尔声音的改变。这个大概就很有灵性,男主的慌张和迷茫,被大概两个字就掩盖过去,从经验来说,这种试探性的猜测能看出,这必然也不是第一次男主的感受被忽略了
但卡夫卡好歹还是有些慈悲,没有上来就黑暗到底,还是加上了温情角色妹妹来敲门,但格里高尔也是极尽能力的发出清晰的声音,不让她察觉和担心,这是个更让人心痛的地方,当我们期待共情失败后,习得性无助会让你拒绝所有的好意
如果格里高尔拥有家属的共情,事情可能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 母亲 - 发现问题并关注他的情绪:
- “格里高尔,是你吗,你还好吗?”
- 父亲 - 尝试沟通而不是充满厌恶:
- “你能看懂我说的和写的内容吗,可以用敲击声回答”
- 妹妹 - 对习性的理解:
- “我希望你能有更大的空间活动,你希望我把家具搬走吗”
格里高尔,我看见了你,也愿意相信你的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这里
就像前面截图里的那个妈妈一样,当遇到孩子需要共情的需求时,不做评判,而是接住了孩子的情绪,也表达了自己的关心,上传的朋友应该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支持:“我们和你一起面对”
“千万别赖在床上无所事事。”格里高尔对自己说。
变成甲虫后下不了床的男主,满脑子想的竟然都是上班迟到怎么办,翻身摔下床声音大了,让家人担心怎么办,变成甲虫也无法停下的自我剥削,让人心疼
一个从来没有获得过稳固支持的人,永远活在惊慌和害怕失去的心理状态下,在这种环境下,很难长出真正的自我。书前面的大半部分,都是他者视角下对自我的审视,仿佛格里高尔这个人的灵魂可以不存在,而一切照旧,假如自己被换成一个机器人,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
经理因为迟到找上门来,准备进入主角的房间,父亲反而是替经理着想,怕他看到杂乱的房间生气,而从未想过,为什么一个工作五年都未曾请过病假的主角,没有按时起来;母亲则是不断的打压孩子来拉近和经理的距离;妹妹在一旁哭…没有一个人想过主角听到是什么感受
在这时,家庭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站出来承担主角的压力,并给予支持,害…
再来看看正确支持主角的情况,会是怎么样:
- 一致对外:当经理来上门吐槽时,家人不是站在经理的角度打压孩子,而是说:“我的孩子病了,需要休息”,他们会保护主角,而不是让主角像一个累赘一样,任人宰割
- 经济上共同承担:主角无法工作了,家庭一起讨论,如何缩减开支,一起想办法,共同分担本应承担的义务,而不是责骂和转嫁压力到主角身上
- 坚实的后盾:在房客对甲虫形态的主角表示厌恶,想要离开时,家人不会屈服于房租,而责骂主角,而会说:“这是我的儿子,这也是他的家,如果您不能接受,那么请您离开” 🥹
我相信,任何一条做到了,都足以挽回格里高尔逐步崩溃的情绪,以此警示吧…
物质支持最朴素最简单,但却最重要
爱:从“有用”到“就是你”
没有获得过无条件的爱,将永远点不上对应的技能天赋
卡夫卡反复着墨强调,格里高尔在家里的地位是有条件的,是因为他承担了家庭的收入,并且帮父母还债;一旦他失去了经济价值,那么他“被爱的资格”就消失,这是对人的一种,最致命的“异化”
如果拥有爱的家庭,会怎样?
- 超越外在:家庭成员会透过外在丑陋肮脏吓人的外表,去爱那个依然是他们儿子的灵魂本身;母亲和妹妹的恐惧和眼泪,不会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心疼儿子的遭遇和压力
- 尊重付出:不会因为主角现在无法工作而升起厌恶之心,甚至最后妹妹为了摆脱主角,说“这不可能是格里高尔”;而会说:“虽然他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他依然是我的哥哥” 😭
- 最后时刻:格里高尔最后再孤独和绝望中,怀着对家人的回忆死去。但如果有爱,他会在家人的守护和怀抱中,平静的离开。他的死将不再是一个,孤独者的自我放逐,而是最终完美的生命循环
这份爱,是格里高尔没有得到,也最渴望得到的,终极解药
说实话,所有内容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个爸爸的回答,可能一般人会觉得,这也太肉麻了;但很多时候,爱就是要表达出来
收尾
当人被剥夺其社会功能和价值时,如果无法从最亲密的关系中获得无条件的接纳,那么他的人性本身就会被消解,最终走向灭亡
也许一切都做到了,最终格里高尔也没有变回人,但至少,变成甲虫可能会是一个快乐的探索之旅;或者,压根主角就不会想变成那个瘫倒在床,躺平的一动不动的,背部庞大翻不过身,四肢弱小无法动弹的年轻人
躺平可能只是变成甲虫的我的保护色
最后,早上教孩子网球的爸妈 —— 自己也不会打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