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马斯克传-读书小记

Viewed: loading...

17 minutes to read


这是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太火了,导致我对他的预期很高,读完的时候其实感觉收获没有太多,和硅谷钢铁侠给我的印象比较类似,这类平铺直叙的传记内容,并没有超出预期,结果开始写了发现叭叭叭写了一大堆hhh。读传记其实还真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认知、体验和感触出发,读完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不同收获,所以还是值得一试地

概要

  1. 打分:7.8 分
  2. 阅读难度:简单
  3. 一句话概括:1970-2023,马斯克五十年的一览无余
  4. 阅读时长:9h
  5. 推荐程度:一般
  6. 长度:60w 字
  7. 全文划线:埃隆·马斯克传

想了下,打算从下面几个点来展开讲讲:

书的脉络

对于传记来说,按照时间关系进行描绘是常见的设计,此书也不例外。全书按照马斯克从出生到现在的关键时间点,逐一展开了详细的描绘,整体的内容比较新颖,有部分故事没有听过,并且配合一些具有年代感的图片进行描述,画面感非常强,体验还是不错的

picture 1

但是书的后半部分,写道马斯克近几年和 twitter 相爱相杀相分,节奏突然就变得冗长和拖沓,可能是因为越靠近信息越多吧,作者整体没有做太多精简,而且大部分的故事也没有趣味性,就导致书籍节奏变的有些奇怪,导致这块我都是跳着看完的,这块体验还值得加强

全书的核心主线,也就是马斯克的创业之路,我大概整理记录了一下大致节点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picture 8

不难看出马斯克这个人就是为了创业而生的。 结合创业公司的数量,行业分散度,成功程度来看,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人才也属实罕见

那么这样一个非寻常的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马斯克

对于马斯克最早的印象应该还是特斯拉,当时应该是 12 年左右,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带着 T 字车标的纯电豪华轿车了,在当年整个市都很难找到充电桩的年代,开这么一辆完全没有噪音的车,不可谓不极客hhh

可能现在 Model S 的设计已经过时了,但是在当年,这样的设计就是实打实的豪车,在我眼里至少和奔驰不相上下。所以至少在十几年前,马斯克就把特斯拉的品牌调性深深的植入在了中国市场中了

picture 2

再到后来,就是在大学里读到硅谷钢铁侠这本书了。那时相信没有一个男生没有幻想过自己能成为钢铁侠这样,技术和财力雄厚的 geek,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做到,那么他的过去必然值得一读

印象里那本书还是比较正向的描述了马斯克的创业历史,对于他的负面内容落笔甚少,也可能是当时的我没有读懂🤔,相对来说,沃尔特·艾萨克森 写的这本书,是实打实的说了不少马斯克的缺点的,还算是中立客观,毕竟在世界首富活着的时候给他写自传,这个压力其实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看完这两本书,我感觉用一句话概括马斯克的话,应该就是:天才中的异类,异类中的天才

马斯克可能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一类人,如果碰到了,大概率可能都会躲着走,这种性格阴晴不定,ego 很大的人就像是一个冰冷的炸药桶,身边的人很难从他身上感到温暖,反而还会感觉膈应和危险…但如果给他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他就能做到世界首富,这也是性格对于人来说,难以捉摸和滑稽的地方了👀

值得学习优秀的特质

坚定的执行力

通过书中的不少经历都能看出,马斯克对于他认定事情的那股犟劲,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模仿的,比如 SpaceX 早期试射的那段故事,如果马斯克在当时说放弃,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这是符合一个正常人对于风险成本收益的最佳评估逻辑的,但是,马斯克说不,就算是我冒着坐牢风险,挪用公款,也要支撑它继续做下去,好在幸运的是,牢里少了一个马斯克,多了一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司;

picture 3

很多大人物的成功,背后可能都有这么几次孤注一掷和破釜沉舟,这个坚定选择的魄力,值得敬佩。但同时,我们也要用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优秀品质:马斯克是看到了未来,认为他做的就是对的,认为他做的一定能成功吗?其实不尽然,不排除马斯克看到了一部分,但更多时候,可能只是犟罢了2333。这一点在后面 twitter 迁移服务器这件事上,表现的还是比较明显的

性格问题是一个双刃剑,你既不能对它认识太清晰,也不能对它完全没有认识;如果马斯克发现了自己的这种性格缺陷自然也会就坡下驴,破产走人;发现不了,就会成为一个扎人的钉子,走哪身后都会留下坑坑洼洼的脚印,但可能走的很远

我个人比较喜欢从宿命论角度分析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看得开;但如果真的需要坚定去争取和执行 roi 小于 1 的事情,做这种需要极强的目标和信念感才能做成的事情,我就可能没法做成

我记得大学舍友说的一句话,他说我感觉有争取价值的时候,我就会去做,不争取一下,你怎么知道不行呢?

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个品质,把握好这个度,坚定而不执拗,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对于知识的吸收天赋

在投资领域来说,金科玉律是:不懂不碰。马斯克的思想却和这个大相径庭,他想做的就会去做,不懂,但他会学

读书仍然是埃隆的心灵寄托之一。有时候他会用一整个下午加上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阅读,一看就是9个小时。他跟着家人去别人家吃饭时,会泡在主人的书房里。进城的时候,他会四处闲逛,最后家人往往会在书店里找到他——坐在地板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对漫画也有很深的研究,超级英雄们孤注一掷的热情让他印象深刻。埃隆说:“他们总想要拯救世界,但会内裤外穿或穿紧身铁衣,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他们的的确确是在试图拯救世界。”

picture 4

马斯克看上去好像无所不知,造汽车、造火箭和做应用架构,都能手到擒来,还能做出决定性的决策。我相信大部分接触过马斯克的人,都毫不迟疑的会认为马斯克是个天才

但是昨天和我的外教 Mike 聊天,聊到学习英语,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的时候,我认为可能是 55 开,或者 37 开吧。但是 Mike 说是 1 99 开,天赋只占 1%。 他说,如果你和那些所谓的天才,每天做一样的事情,他学习你就学习,他吃饭你就吃饭,不一定最后你取得的成就会比他们低。我说好像确实有一定道理,大部分情况下,抱怨天赋不足的人,并没有付出一样的努力🤔

Mike 说,这种专注学习的能力,能从中获得正反馈的能力,可能才是 talent。 就比如说读书这件事情,要是我们和 musk 从小到大做一模一样的事情,我们不一定能成为马斯克,但是应该会距离天才更近一步

不管是 musk 最初造电动车,到后来造火箭,重构 twitter。不难发现他其实对于每一件事都是全力投入的,并不是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懂的东西就不问不研究,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而是自己花时间钻研和学习。不排除 musk 本身专业上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书中同事对于 musk 的评价非常中肯: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对之前他完全不懂的专业,很快就能提出质疑,并且专业的程度让你吃惊

“埃隆经常口出狂言,但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对他刮目相看,他对你专业的理解比你自己还深刻。我认为他激励大家工作的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他的锋芒毕露。很多时候你压根想不到他竟然知道这个,都误以为他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大傻瓜。”

很明显,musk 花了功夫,在自己的学习方法论的加持下,很快完成了特定领域知识的吸收。这可能也是 musk 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营销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谈到 musk,大家下意识会认为他是一个技术 geek,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参与了多个高科技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如 PayPal、SpaceX、Tesla、Neuralink 和 Boring Company 等。但是实际上并不然,musk 最出色的能力是营销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关于营销,musk 几乎没有花费任何传统广告费用,就成功推广了 Tesla 和 SpaceX。他完全依靠个人能力,通过 twitter 和公众采访,演讲,就完成了品牌价值的输出,这种能力其实是非常恐怖的。关于 Tesla 刹车事件,之所以沸腾到人尽皆知,可能也是公司并没有重点花钱去处理公关导致的结果,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Tesla 的国内销量依然遥遥领先。

picture 5

关于资源整合,musk 在整合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机会方面的能力,在 spaceX 的成功路径上,非常清晰明显的表现了出来。在造火箭这件事情上,如果只有钱,是没法将钢铁送上太空的,这一点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国内,都是一样的

在国内的企业家中,就有这样一位和 musk 拥有同样能力的人,也就是被戏称为雷布斯的雷军

picture 6

关于雷军,最近最火的事情,无疑就是小米 Su7 了。是不是突然把这两个人一对比,发现这个能力的体现,简直是一模一样。通过优秀的营销和资源整合能力,从预订数量来看,雷军也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

picture 7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简单想了下,应该有以下几点:

  1. 强大的个人品牌背书: 马斯克凭借前瞻性的愿景和大胆的技术创新,雷军凭借技术和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分别在各自创业的领域中获得了显著的成就,此种成就之下,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自带流量,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硬蹭热点做营销的企业,比如智己,真的是让人掩鼻 233
  2. 社交媒体的运用: 马斯克通过 twitter,雷军通过微博,都积累了广大的粉丝群体,借助社交媒体,输出了自己个人认知、品牌故事和接地气的个人形象,并且也通过社交媒体能够快速获取到用户的实时反馈,效果非常直接
  3. 供应链与资金: 马斯克通过对传统工业的大胆假设,优化了电动车和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雷军也通过前期的定位精准的推广战略,在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搭建出了自己的一条高效的手机供应链
  4. 创新与迭代: 做他人之不敢做与不想做的事情,就有大把的空间去积累经验和创造价值,电动车,太空探索,全球互联网服务,高性价比手机,智能家居 都是这个意思🤔

一些思考

五步工作法

💡五步工作法包含五个步骤💡

1.质疑每项要求。 提出任何一项要求时,都应该附上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永远不要接受一项来自某个部门的要求,比如来自“法务部门”或者“安全部门”的要求。你必须知道提出这项要求的人的名字。接下来你应该质疑它,不管这个人有多聪明。聪明人提出的要求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人们不太可能质疑他们。 这件事要一直做下去,即便这项要求来自我马斯克本人。质疑后,大家就要改进要求,让它变得不那么愚蠢。

2.删除要求当中所有你能删除的部分和流程,虽然你可能还得把它们加回来。 事实上,你如果最后加回来的部分还不到删除部分的10%,那就说明你删减得还不够。

3.简化和优化。 这应该放在第2步之后,因为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简化和优化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部分或者流程。

4.加快周转时间。 每个流程都可以加快,但只有遵循了前三个步骤之后才能这么做。在特斯拉工厂,我错误地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快生产流程上,后来我才意识到有些流程原本就应该被拿掉。

5.自动化。 在内华达工厂和弗里蒙特工厂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我一开始试图将每个步骤进行自动化改造。我们本应该先质疑所有要求,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和流程,把问题筛出来、处理掉,然后再推进自动化。

⬆️ 上面的这段内容,我愿称之为本书最精华的片段,所有在工作中有所思悟的人,都不能错过的一段精华。上面每一条内容,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之匹配,可以说上是优质打工人必备的思考模型

picture 9

其实这个就是马斯克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的工作层面的表现,就拿第一项来说,书中就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案例:

当SpaceX开始生产第一批默林火箭发动机时,马斯克问穆勒这东西有多重,穆勒说大约 1000磅。马斯克说,特斯拉 Model S 的引擎重约 4000 磅,制造成本约 3 万美元。“如果特斯拉的引擎重量是你的发动机的 4 倍,为什么你的发动机要花那么多钱?”

这个问题如果是一个实习生问出来的,那么可能被提问的同事会立马火冒三丈,怒喷这个不懂事的 idiot,光刻机也能按斤计价吗?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是马斯克,是你的老板提出来的呢?诚然,90% 的情况下,提这个问题的你和 idiot 没什么差别,但如果你只是思考了这个需求,而只对那 10% 的情况做出提问,那你就是个 genius。

很多时候天才和傻瓜只有一线之隔,如果通过多思考多提问多当傻瓜,就能提高成为天才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

一定要有性格问题才能成功吗

迈克尔——但他内心更纠结了,他一直在思考关于马斯克这个人的核心问题:马斯克这些难以取悦他人的恶劣行为,与使他走向成功的全部内在动力能否分离。“我已经把他归入与史蒂夫·乔布斯一样的性格分类。有些人,他就是浑蛋,但他们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以至于我不得不说:‘他们这两面看起来就是一体的,分不开。’” 于是我问他,那这是不是就可以为马斯克如此行事开脱呢?“也许吧,如果这个世界为人类取得这种成就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让一个真正的浑蛋来做这些事,那好吧,也许这种代价值得付出。反正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来的就是这个结论。”随后,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但如果有的选,我不希望世界是这样运行的。”

这个问题我在看书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包括从读书会和其他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挺耐人寻味,后面我发现,可能答案更偏向于:Yes

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过来思考,我们怎么定义成功,是取得金钱、权力、还是在某一领域取得新的成就;感觉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更多说的成功是第三种情况,在商业上是取得商业化的成功,在工作上是完成需求落地的正向结果,在战争上是能够攻城略地杀伐果断的夺下军事目标。很明显这种成功都需要团队的力量,并且无一例外都是结果导向的,那么说白了就是怎么带人把事情做成

本质上是需要自己能看他人所未见的东西,做他人之不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在和团队配合的时候,输出自己的见解就会变得十分频繁,有这么一个词叫作知识的诅咒

“知识诅咒” 指的是一旦人了解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掌握这个知识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 “知识诅咒”是1990年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候选人伊丽莎白·牛顿(Elizabeth Newton)通过实验首次提出的。

picture 10

就和上面的案例一样,如果实习生对你提了个幼稚的问题,下意识的发怒是大多数人对于无稽之谈的本能反应,因为你认为他应该和你拥有一样的信息源和上下文,就好像你的工作同事一本正经的跟你说 1 + 1 = 3 一样,你肯定会说:啊?你在逗我?这不是小学生都知道是等于 2 吗

对吧?

没错,恭喜你做了一回马斯克。

所以可能并不是有性格问题才能成功,而是大部分成功的人,没有意识到和克制这种本能的冲动。 性格也很好也成功的也比比皆是,雷军、马化腾、任正非…所以面对无法克制这种诅咒的人,更多的不应该是恐惧,而应该是理解

果断决策的一体两面

按照马斯克的指示,每英尺的瓦片只用一颗钉子压住,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钉子崩开到处乱掉,所以安装团队又开始使用两颗钉子。我问马斯克会不会生气,他向我保证,如果他看到情况的确如安装人员所说,他就会改变主意。

工作中我们可能就是那个安装团队的员工,尽管我们知道一颗钉子压不住,还是上一颗钉子,出了问题就会说:我早说了吧,都是你这个外行领导内行导致的。但是这可能并不是马斯克本来的出发点,也不是一名优秀员工应该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因为决策基本上都是金字塔的形状,越往上需要去处理的信息就越多,尽管管理者获取了足够的信息,并且希望做出高质量的决策,但是依然可能会出现偏差,毕竟没有人比一线人员更懂业务。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是第一位的,只要靠近正确就行,毕竟我们要模糊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决策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可兼得的,在数量上升的时候,保证质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那就是优秀的管理者,指望管理者一件事情也不做错,把自己应该做的思考工作也做了,是错误而且幼稚的

picture 11

之前老板也分享过沈南鹏沈总的工作习惯,对于任务来说,立马决定做或不做,要么就往后放,这就是一流管理者的决策日常。打个比方,可能 musk 在做出减少钉子数量的决策时,只用了 10s,作为工人的你知道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作为一线执行者来说,在上层决策基础上,确认目标方向,并朝着目标方向不断做出修正才是应该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向上管理

  • 施特劳贝尔经历了许多次这样的会议,他说巴格里诺来找他,找得“太对了”。“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反馈。”施特劳贝尔说,“你要学会如何处理他提出的要求:弄清楚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持续向他提供信息。这就是他在工作中取得最佳成果的手段。”
  • “跟埃隆一起工作,这一点很重要。”他说,“如果你告诉他风险有哪些,向他展示工程数据,他就会做出快速评估,这样责任就从你这里转移到他那里了。”

⬆️这句话也是全书精华之一,如何思考和处理老板的需求,这就是标准答案

向上管理好像是一个倒反天罡的词,老板还用得着你管,下意识的感觉这个词会携带一种高傲和滑稽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和老板交流和合作的一个技能,很多时候金字塔的管理层级会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个牛马,只用执行就好,其实并不是,任何设计合理的机构都会拥有良好的信息交换机制,保证组织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picture 13

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流方式,领导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你也能够帮助上级正确实现目标,并且对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正面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创业思考

下面的内容展开会比较杂,就选取书中的节选,做一下归类,供大家思考:

picture 14

奇怪知识

恭喜朋友读到最后,不知道分享的内容有没有和你相似的思考呢,欢迎留言评论哈哈哈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书中看到的有意思的小知识,那小记就到这了,下次见!

picture 15

Comments

There are comments.

📰 邮箱订阅 📰
不错过每篇更新~
如有发现问题,请点击这里勘误🐶